首页  /  专题一


《郑州“7·20”特大暴雨水灾典型案例剖析与反思》

来源: 时间:2022-05-13 17:24

【 字体:【 打印本页 】

我国尚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如何从健全国家现代化灾害管理法规体制入手,形成建设发展与安全管理各方面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健全应急保障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矛盾的关键,要做到既支撑发展,又保障安全。在风险识别方面,要增强识别灾害种类及其高风险区/高风险点的能力,考虑最大可能与最不利事件情景,判别可能受灾对象及其脆弱性与关联性。在危险感知方面,要改进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明确分级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对象与有效送达方式;熟悉不同等级危险临近的前兆,加强对多源信息进行快速、综合研判的培训与演练。在抗灾抢险方面,要提升快速辨别险情类型、等级与紧迫性的能力,依托水利工程体系与自然地理条件,滞洪削峰,减势消能,将洪水破坏力调控到可承受限度之内。在应急处置方面,要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预案中明确不同规模险情的转移范围、安置方式和需要帮扶的对象,组织自保互救的演练,保障生命线系统的运营与快速修复。在灾损承受方面,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可承受限度之内,同时采取有利于分散风险的生产经营与生活方式,以投保机制或方式在时空上分担风险。在韧性建设方面,要综合研判灾难成因、薄弱环节与短板,于重建中吸取教训,探讨可行的有助于提升系统韧性的改进措施,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避免盲目转移风险。此外,此次暴雨事件也值得我们对应急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反思:构建怎样的灾害管理体制、如何构建良性的政府与社会的互信互动机制、如何有效增强基层干部的风险意识与担责精神、如何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与“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针对防汛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多方位、分层级、属地化”的要求,如何在预案中进一步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