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25-09-05 13:35
各有关单位、专家: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各类灾害的极端性、突发性明显增强,破坏性更大。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灾害形势,人工智能依托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能力等优势,不仅显著提升了灾害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也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精度和效率,其快速发展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安全管理升级,也为推动灾害治理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同样被称为智能体快速发展的元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人工智能高度关注,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将举办第十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时间、地点
时间:2025年10月16日,会期1天。
地点:浙江杭州之江饭店
二、论坛组织方式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承办单位:浙江大学
三、论坛主题和内容
论坛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将围绕“科技赋能应急管理,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主题,聚焦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和方向,重点探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的路径和方法,深度分享人工智能在城市安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救灾救援等方面的前沿进展和实际应用,广泛交流基层“智慧应急”“城市安全智慧防线”等方面的经验举措,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四、日程安排
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阶段进行。日程安排如下:
(一)开幕式:领导致辞
(二)主旨报告
(三)专题报告
版块一:“人工智能+”赋能防灾减灾救灾
从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出发,以“十五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为引领,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基础,交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一代科学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支撑作用和发展前景。探讨“人工智能+”在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以及数据驱动、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人工智能在灾害救援资源分配中的优化方案等方面成果。
午餐休息
版块二:新兴技术助力城市安全
聚焦智能化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灾害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探索新质生产力在灾害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面的应用场景,揭示其在提高灾害应对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潜力。分享新质生产力助力城市安全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版块三:监测预警和防范能力数字化提升
重点考虑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的背景下,精细化监测预警不足、数据整合与共享不够、灾害防范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深入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增强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交流地震、洪水、气象等灾害领域的数字化监测设备与平台、智能预警系统、AI驱动的应急指挥系统、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等数字化提升案例。
版块四:“智慧应急”服务基层综合减灾
重点交流“智慧应急”服务基层综合减灾能力提升取得的实践成效和进展。分享智慧应急系统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基层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应急响应和决策支持,以及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准确性、基层应急能力、资源配置、公众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四)论坛总结
四、参会须知
欢迎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向论坛会务组报名,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交通、住宿自理)。论坛举办期间,参会人员需遵守活动纪律,服从工作人员安排,注意自身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一)报名
有意参加论坛的人员请通过链接报名,于2025年9月23日前在线填写《第十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报名表》。论坛会务组将根据从事活动相关性以及论坛规模对报名信息进行确认,并告知参会具体安排。第十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报名表通过以下二维码填写。
(二)住宿
论坛会务组将协助参会人员预定住宿,预定酒店为杭州之江饭店,默认标准间/大床房。参会人员需在《第十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报名表》中进行勾选。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2025年9月5日
联系电话:010-52811354、010-52811312
传 真:010-528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