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如何学习领会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2019-01-25 17:01

【 字体:【 打印本页 】

1月17日至18日,

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

明方向、提信心、定路径、抓落实

必将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事业征程中

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如何正确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请看中国应急管理报推出的六篇系列评论文章!


第一篇

勇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

一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奋发昂扬迎来2019年。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职的第一年。1月17日至18日,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明方向、提信心、定路径、抓落实,必将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事业征程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2018年4月16日,和着春天的步伐,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我们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谋远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应急管理部边组建边应急,系统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有力的举措,开启了应急工作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应急力量资源优化管理的新征程,交上了一份值得自豪、令人难忘的答卷。

——锐意进取,蹄疾步稳完成机构改革。机构和人员转隶、“三定”规定和细化方案编制、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转制等如期完成,消防救援队伍一整套全新的专门管理和政策保障措施密集出台,31个省级应急管理厅局全面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迎难而上,抢险救援救灾有力有序有效。部党组带头,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探索建立应急会商机制,形成救援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模式、“一个窗口”对外信息发布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在抢险救灾救援一线加强党的领导的有效模式,为党和人民当好“守夜人”。

——脚踏实地,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坚持每周分析研判形势,建立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善用安全生产约谈制度,逐级压实责任,盯住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明察暗访,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勇于开拓,加快形成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对标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从理念、职能、能力、装备、方式、机制入手,推动队伍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强练兵备战。

——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立足新建部实际,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建部之基、立部之本、兴部之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从政治上严明规矩,从组织上强化保障,着力以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天道酬勤。2018年,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均比近5年平均值大幅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实现“三个下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年未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能不能把应急管理部门建设好,能不能把应急体系建设强,能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党中央寄予厚望,人民群众满怀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应急管理人必须进一步增强信心、提高能力,矢志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应急管理人需时时面对考验,学会在应对危机中创造机遇。最关键的,要善于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科学应对、有效应对;要坚持关口前移、标本兼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要勇于从灾害事故中汲取教训,把灾害事故转化为促进事业发展的机遇。

要敢于统筹协调。应急管理领域之广、事项之繁前所未有。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应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惟有当好参谋助手,围绕中心精心谋划;惟有积极牵头推动,既紧盯日常防范,又做好灾后治理;惟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把握关键,拿出硬招、实招、管用的招,才能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超越自我、提档升级。

要创造性开展工作。适应时代变革,惟有自我进步。应急管理,使命光荣,职责神圣。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难以适应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应急管理事业奠基人、领跑者,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才能下好“先手棋”、跑好“第一棒”。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体应急管理人和衷共济、凝心聚力,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展现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勇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物有本末,事分轻重。应急管理工作千峰万壑千头万绪,做好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的文章,殊为紧要。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有一个旋律贯穿始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是应急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了重点安排。减少重大风险和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是坚决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这是遵循规律、践行规律的必然要求。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具有可防可控性,坚持关口前移、标本兼治,坚持把重大风险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坚持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有效监测风险、预测风险、化解风险,就能够减轻灾害影响。

这是应对复杂安全形势的必然要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我国基本国情,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企业安全投入减少,安全生产压力高企。今年,我国气候年景状况总体偏差,致灾事件引发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大事多、喜事多,对风险防控工作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各地将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容易出现责任悬空、工作弱化。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守底线思维,防控重大风险。

狠抓风险防控责任落实。要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健全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充分发挥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作用,确保各种责任制规定落实落地。

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加大事故预防的纵深及有效性,必须坚持源头防范,建立系统化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盯紧抓牢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隐患。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安全形势会商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全面排查风险、找准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风险、有力应对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要加强会商,密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排查风险隐患,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强化综合风险监测,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督促检查,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成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成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强化各项应急准备。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突出指挥机制、专项应急预案、专业救援力量、专业救援设施等核心要素,随时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健全值班备勤和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实行24小时领导在岗值班,加快建设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加快完成“应急一张图”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制,抓紧建立应急管理部门承担重特大灾害指挥部协助党和政府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抓紧建立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快应急管理部门内部融合;加强装备和物质准备,提前预置救援力量。

全力开展抢险救援。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报告信息并续报进展,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救援救灾。强化党对救援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现场指挥协调机制,形成强大救援合力。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我们一定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坚决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仗。

第三篇

加快建设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体系

三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以更高的标准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提升各类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多次明确要求提高各类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特别是2018年10月1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进行研究,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清醒看到,在应急体系建设中,“重救轻防”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分散管理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应急能力总体不适应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不适应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抓紧予以解决。

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如果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能有效防控风险,不能扛住重大风险,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也可能被迫停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通力合作,积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要重点抓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搞好试点,总结推广,形成方案规范;对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开展抗震能力鉴定,提出抗震加固意见;建设各级应急救援中心;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推进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在因地制宜中抓住重点、早见实效。

突出建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定位,加快转型升级、练兵备战,奋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要抓紧出台政策文件,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实战牵引的执勤训练模式,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加强人才队伍、关键力量和装备建设,切实解决关键问题,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更加重视、关心这支队伍,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决定成败。航空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科技含量高,具有其他应急救援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围绕“应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力量规模适度、各方积极参与”,加快体系规划,形成联动机制,建设“拳头”力量,支持鼓励探索,不断提升战斗力。

引导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传统和优势。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在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中,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的优势,强化服务保障,引导规范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建立日常管理、应急调用、培训选拔、激励评比等制度,同时发挥危化品、矿山、隧道等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水上应急、铁路应急、工程施工等企业专业救援队伍作用。

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发展。要站在时代潮头,把现代科技运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大引擎,集中系统力量和社会智慧,一体化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要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实现数据统一接入,建成“智慧中枢”。要主动利用网络、移动平台、信息系统进行决策、会商、研判和处置,建立以自动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作新模式。

第四篇

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四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适应新体制要求,必须加快创建新的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适应时代变革,唯有自我进步。贯彻落实中央对应急管理的制度安排,关键看我们如何抓好细化和落实。应急管理部是新建部、刚起步,应急管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跑好第一棒,建立完善一整套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的法律制度体系。自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一系列全新的专门管理和政策、法规、保障措施先后出台,如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方面,有框架方案,有消防救援衔条例,还有相关招录、使用、退出和日常管理、教育训练、职业保障等法规、制度、举措。这些,是我们实现2018年“边组建、边应急”,抢险救援救灾有力有序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到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前,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夯实基础、开创新局的关键时段,基本完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构建,基本健全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系统的重点工作任务。必须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要加快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自上而下应急管理职能、资源的整合,不少法律法规正面临着不适应、不适合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要推进应急预案和标准体系建设。要更加重视标准在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推荐性标准为补充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要深刻吸取各类重大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及时组织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法规标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安全生产执法人命关天。要严格执法,按重大隐患视同事故的标准,始终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切实解决执法宽松软和选择性执法问题。要规范执法,全面推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承诺制,切实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建立“互联网+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推动现场检查和线上监管结合。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加强专项执法,完善执法监管。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每一起重大灾害的应对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都有可以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要善于研究灾害事故,认真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找准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对策措施。要通过举一反三,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并最终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从而有效指导面上的治理,把灾害事故转化为整个事业发展的机遇。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

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

五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加快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必须稳基层、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如果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有效防控风险,不能抗住重大风险,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也可能被迫延滞。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虽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但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弱、底子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新建部,我们刚起步,必须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发展路径,惟有强基层、强基础,方能走得更快、更远、更踏实。

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当前,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和经济分布、城市空间布局等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有待加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决策支撑作用,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整合科研力量,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标准,建设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提高地震、地质灾害、台风、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科研水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提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推进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世界前沿科技成果,超前布局科研领域,着力提升重大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评估研判、预测预警、综合防控、应急救援等关键核心技术。以需求为牵引,以实战为重点,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制一批管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先进救援装备。开展科技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从前端感知到大数据应用的完整示范链。加强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大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力度。

基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力不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等,是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多数问题发生在基层,也要解决在基层,要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在乡镇一级,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在村一级,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行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应急救援中心,推动每个县建成一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应急管理科普宣传进教材和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进一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启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

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要紧密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应急管理中心工作,推进应急管理国家交流合作,健全国际应急救援体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进多边合作,拓展深化双边合作,建立灾害防治“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机制,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升国际地位。积极参与突发灾害国际应急救援,展示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

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实践中,不能只追求立竿见影的大影响、大效应、大手笔,必须“实”字当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把每一件大事小情都办出实效,打牢应急管理事业这座大厦的每一根桩基。

第六篇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考验的过硬队伍

六论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着重部署,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广大应急管理干部和消防救援指战员以强烈的担当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奉献。

新部门新队伍,基础弱底子薄、不熟悉不适应的问题难免存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能不能把应急管理部门建设好,能不能把应急体系建设强,能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是党和人民对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考验,必须正面应对、作出回答,以实际行动交上优异答卷。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应急管理机关是政治机关,应急管理队伍是纪律部队,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政治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践行动上,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不折不扣,面对重大风险主动防范、勇于化解,遇到重大灾难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参加应急实战冲锋陷阵、奋勇当先,以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应对灾害事故的实际行动,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抓紧提高能力本领。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惟有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未来。增强把握方向的能力,提高政治站位看问题,明大势、观大局,坚持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思考谋划;增强履职的能力,懂得辨风险、防风险,做到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增强创新发展的能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把握新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担当是政治品格,是职责所在。应急管理要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与火斗,与各种风险斗,与错误思想观念斗,与歪风邪气斗。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细致守好阵地,甘于打基础、利长远,勇于排风险、化危机,奋力跑好第一棒;要培养斗争精神,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要增强斗争本领,到重大灾害事故一线去,强弱项、补短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重大斗争中磨砺成长。

严守纪律清正廉明。“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应急管理系统党风政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形象的大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作为新部门,能不能立得住、能不能有战斗力、能不能树立良好形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面对廉政风险、突出问题,必须痛下决心、根本解决;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决不让新队伍的新形象栽在腐败上、栽在违规违纪上;全面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敢于较真碰硬,确保每名领导干部真正担起责任。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前进路上,风险挑战依然很多。“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各单位“一把手”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挑重担、啃硬骨头;班子成员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在合作中履职;对来自各方面的同志“一碗水端平”,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全面建设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干部队伍,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心有忠诚,行有方向。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体应急管理党员干部在利益得失面前经得住诱惑,在艰难困苦面前经得住考验,在改革急流险滩面前经得住挑战,忠诚奉献、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应急管理崇高事业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转载自:应急管理部网站  责任编辑: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