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暴雨袭击北京! 7月下旬,华北等地遭遇了连续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暴雨乃至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28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全市暴雨红色预警,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165.9毫米。此轮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郎房峪,达到573.5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小时雨强达到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形成山洪,造成重大灾害。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流,一场“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战斗就此打响。
这是一场艰难无比的战斗。本轮强降雨时间长、总量大,期间连续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在密云,几天内的降水超过平时全年八成的雨量,密云水库的入库洪峰流量翻倍打破历史纪录。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山体滑坡瞬间席卷而来,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道路被冲得支离破碎,桥梁被冲垮,车辆被冲走,树木被连根拔起,部分地区积水深达数米,许多村庄被洪水围困;多个村庄通信信号中断,1万多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山洪、滑坡、内涝灾情交织,救援环境极端复杂。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从监测到暴雨威胁的那一刻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便迅速行动起来。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地发布暴雨预警信息,为防御工作争取时间。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库、河流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调度,提前做好泄洪准备。北京市防汛办每日进行两次视频会商,当研判到强降雨趋势后,第一时间与怀柔、密云、延庆区连线会商,指导开展预警发布、人员转移、物资准备、队伍前置、抢险救援等工作。随着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各相关单位、各区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密切关注降雨过程,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救援。
这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战斗。在抗洪一线,消防救援人员、武警官兵、基层干部等迅速集结,毅然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向受灾严重的区域突进,挨家挨户搜寻被困群众并转移到安全地带。供电、通信、供水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争分夺秒地抢修受损设施,力求尽快恢复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保障民生努力奋战。
这是一场守望相助的战斗。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展现出顽强的自救互救精神和令人动容 的团结互助精神。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听从指挥,有序转移避险,北京全市累计转移10.4万人,实现应转尽转。同时,一些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邻里转移物资,照顾特殊人群。周边地区的群众也主动伸出援手,为被困人员提供临时住所和食物,共渡难关。在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诠释大爱。
抗击洪涝,不仅考验了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凝聚起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每一次面对灾害,我们都在磨砺中成长,在团结中奋进。从专业部门的精准预判到普通群众的积极配合,从救援队伍的英勇奋战到社会力量的爱心传递,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一份努力都不可或缺。正因为有面对危难的坚忍与不屈,我们才能在这暴雨下、在这洪流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城墙。
- 10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综述——理论框架、技术演进与实践范式
- 16 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的总体思路
- 20 全天候灾情快速侦测评估技术与装备
- 24 基于超大规模图数据计算平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赋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 28 台风巨灾影响下系统性风险应对的几点思考 ——以 2411 号台风“摩羯”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