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10米、1米 ......“打通了,打通了!”6月29日,贵州榕江老街上,从街道两端奋战了数小时的两支清淤队伍汇成一支,所有人脸颊上干涸的泥浆随着笑脸的绽放裂开道道细纹 ......从榕江县忠诚镇的临时厨房到淤泥未消的救灾现场,从机器轰鸣的重建工地到繁忙的物 资转运中心,争分夺秒重建家园的动人画面随处可见。这里,曾因爆火的“村超”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驰援力量温暖着、帮助着这座遭受洪水重创的城市复苏、重生。
6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多地降水过程频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风险加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面对风险挑战,各地下足“防”的功夫,精准“抗”的发力,高效“救”的响应,从机制、科技、救援队伍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起科学应对、协同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网,为汛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依托机制,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在云南,全省立足于“防”、突出于“早”、着眼于“细”、致力于“实”,以“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为行动指引,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面对持续强降雨,当地坚持“1262”机制,及时 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全力组织开展群众转移安置、隐患排查和抢险救援工作,在山洪来临前成功避险5起,转移群众近4000人,无一人伤亡。
科技“武装”防汛一线。在四川,7月5日12时,都江堰渠首鱼嘴断面迎来今年首次洪峰过境,流量高达2600立方米/秒。与此同时,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大屏动态显示着灌区各主要干渠实时流量变化,值班人员可通过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相关闸门的远程精准调度。这是四川进入主汛期后科技防汛的一个缩影。四川各地陆续“上新”一批防汛新设备、新技术,并已在多轮洪水过程中发挥作用。
志愿者与专业救援队伍并肩作战。在湖南,多地迎来强降雨,应急、消防等力量立即响应,赶赴现场紧急救援。除了专业救援力量,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关于开展“潇湘有爱 防汛救灾”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书》,全省志愿服务体系迅速激活,5万余名志愿者、1027支专业队伍闻“汛”而动 ,奔赴灾情前线 ,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成为抗洪救灾中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
下一步,各地将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努力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转化为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坚实屏障!
- 16 暴雨来袭: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挑战与应对
- 20 我国暴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防御
- 24 绷紧“安全弦” 打好防汛“主动仗”
- 28 暴雨、风险与韧性:全球极端天气变化下的生存挑战
- 32 暴雨天气防护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