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减灾》杂志
卷首语/PRELUDE
为民族的未来撑起安全的绿荫本刊编辑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撕裂山河,四川省绵阳市桑枣中学的师生用1分36秒全员撤离,2300余人安然无恙......这所学校每周开展的逃生演练,成为灾害降临时最有力的防护。2023年12月18日23时58分,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青海省循化县清水乡初级中学全体住校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按照平时的演练路线,在3分钟内迅速撤离到了操场,无一伤亡,防灾减灾教育的力量再一次得到生动诠释。

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今天,面对少年儿童这一脆弱群体,防灾减灾教育刻不容缓。当9月的阳光照进校园,清脆的铃声再度响起,各地纷纷将安全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必修课,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我们既要教会孩子们认识灾害的科学之真,又要培养他们应对灾害的实践之能。或许,我们应当从这样的维度来审视和考量——当我们教会孩子识别逃生路线时,也在指引他们认识生命的方向;当我们训练孩子应急包扎时,也在编织社会互助的网络。

防灾减灾教育首先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科学启蒙——中小学开设课程,让孩子们通过知识学习、实验操作等方式理解自然规律,使他们在面对自然伟力时,能够以科学之眼观察,以理性之脑思考。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千锤百炼——我国近年来推广的“安全教育体验馆”等,通过模拟地震晃动、火灾烟雾、暴雨积水等场景,让孩子们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掌握逃生技能。更深层的防灾减灾教育是生命价值的觉醒与传承——让孩子们理解面对灾害时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关系,体悟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担当,使防灾减灾从生存技能升华为生命伦理,从自我保护扩展为互助共济。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播下安全的种子,终将长成守护生命的大树,为民族的未来撑起一片安全的绿荫。

《中国减灾》总第499期,2025年8月15日出版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开学第一课 安全每一刻
  • 16 织密安全“防护网” 护航平安“成长路” 林佳
  • 20 防“溺”于未然 合力托举中小学生“生命之舟” 慕远
  • 24 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让青春远离火患阴霾 肖桐
  • 28 敲响交通安全“上课铃” 铺就成长平安坦途 张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