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应急管理现代化,守护社会的岁月静好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1-11-08 19:11

【 字体:【 打印本页 】

11月8日,国新办举行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多位负责人介绍了该部组建以来的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累计组织830次应急会商,启动246次应急响应,先后派出603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效应对处置包括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连续地震在内的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什么是应急管理?于公众而言,这个三年前的新鲜词,现在俨然已经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存在,而这当然与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公共领域的各级各类应急响应有关,也与应急管理部这个国家新生部门三年“存在感”十足的各种作为密不可分。

从新闻发布会披露、汇总的数据不难看到,称得上家大业大的这个国度,也随时有地方、有人员会身陷危急时刻,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恰恰就是在各种迎难而上与随时补位的过程中逐步成型。“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包括5个国家议事协调机构,涉及2支部队近20万武警官兵转制”,很难想象,哪怕仅是多个部门职能的整合、协同,就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要通过改革、应急与建设的同步推进,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甚至达到“1+1>2”的预期效果。

应急管理的现代化,首要一条就是意识到灾害发生后的综合救援,不仅需要多部门的高效协同,更要尽最大可能防止和避免多部门的互为掣肘,而应急管理部门在其中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权威,就必须发挥出作用、体现出实效。据应急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部门成立前后几个最“明显变化”,就在于实现了事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事中快速调度协同应对和事后及时总结评估改进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实现应急力量的优化整合以及全灾种大应急的统筹应对。

老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进一步细分,当“家有千急”时,更需要统一的调度、协调和发力。应急管理机构就是现代社会“时刻准备着”的“守夜人”机制,每次灾害(天灾或是人祸)发生都是突如其来,在需要社会应急力量高效的紧急响应同时,事前的防范化解与事后的反省追责都至为重要,这也正是灾害不是天天有,但应急管理部门的“存在感”却可以长时间保持的根本原因所在。

进一步说,可能也正因为应急管理部这个新兴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使得诸多应急管理领域的监管执法有更多频次的发力。就在发布会上,“今年多起事故涉及”的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还被点名,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直指其“重大隐患遍地都是”,但监管部门却“检查去了121次,没有一次行政处罚”。

毫不夸张地说,应急管理部门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给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股难能可贵的监督之风。仅2021年,国务院安委会就组织了六轮“明察暗访+媒体曝光”行动,突击检查企业800多家,排查问题隐患3600余处。更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体传播和监督的力量,揭露和曝光社会及企业的安全风险所在,政府主管部门与媒体监督的此番合力,正是通过不同社会职能的整合,来进行未雨绸缪、风险预警的努力。而这种多元监督力量的集结,从来都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灾难到来之前,尽最大可能采取措施、发出警告避免灾难降临的那些社会职能和角色,它们所期待的,可能更多是全社会对及时提醒的响应与配合。

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是应急救援的高效配置,是安全监管的不留情面,更是在勉力守护整个社会的每一刻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