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查询服务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说明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 时间:2017-04-01 11:07

【 字体:【 打印本页 】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编制说明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下同)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有关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一、编制意义和依据

    十三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区自然灾害呈多发易发和规律性减弱的趋势,再加上现有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较为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区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自20155月启动以来,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成立机构。20155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减灾委副主任、民政厅厅长韩元利任组长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主任、民政厅副厅长韦力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制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广西财经学院课题组具体负责规划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资料收集。课题组及时编写了规划编制提纲,并由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发至自治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收集专题研究材料19份,研究内容涵盖了防灾减灾救灾业务的各个领域,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深入调研。为使规划的编制更加符合广西实际,201510月,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相关领导在南宁、防城港、崇左等地参加了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的基层减灾能力建设专题调研活动;围绕与国家规划衔接有关问题,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民政厅相关领导参加了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在南宁召开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研讨会,并作了专题发言,进一步掌握了国家层面规划编制工作的动态,开阔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四是研究起草。课题组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自治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提供的专题研究材料和相关意见建议,研究起草了规划草案。经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商量修改,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五是征求意见。先后2次征求意见,第一次是以书面方式向自治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减灾委征求意见,共收到复函27份,其中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共1027条,已全部或部分吸收采纳;第二次是组织重点涉灾部门对规划的修改工作进行研讨,国土、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气象、地震12个重点涉灾部门参加了专题研讨,再次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六是专家评审。201677日,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在南宁组织召开规划评审会,邀请了自治区应急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卫生计生、气象、地震等领域的8名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各位专家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出具了专家评审意见。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课题组再次修改完善规划文本,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三、规划框架结构

    本规划约1.4万字,分为三大部分十个章节: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以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篇布局,通过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成效,认清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新时期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新时期规划目标,在整个规划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考虑本规划为首次编制,故对十二五工作的总结回顾较为全面、详细、笔墨较多。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八章,围绕规划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阐述主要任务包括防灾减灾综合协调管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防灾减灾人才和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等6项任务。每项任务都包括工作思路和专栏两个内容,工作思路突出怎么做,专栏突出具体做什么项目。内容编排上,一是考虑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原则,先安排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内容,再安排救灾能力建设的内容;二是考虑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先安排政府主导的内容,再安排社会力量参与的内容;三是既要考虑全面性、又要突出重要性,全面性要求各成员单位与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有关的工作都应包含在内,重要性要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必须站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对各项任务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突出自治区减灾委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集成共享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对于各成员单位的建设项目考虑在部门规划中会进行详细说明,本规划中进行了高度概括。

    第三部分为第八章保障措施主要从规划的组织实施、部门规划的编制衔接、资金的投入和监管、规划的实施评估等方面谈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主要特点

    本规划通过对国家宏观形势、改革理念、创新思路、目标任务和防灾减灾的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论述,明确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的挑战与机遇,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成立自治区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和自治区综合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机构,增强自治区减灾委的协调指挥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

    其次,提出开展风险评估的工作要求。通过实施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实现灾害精准救助,同时为减灾委决策提供支持。

    再次,提出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自然灾害具有区域分布特点,且与贫困有密切关系。十三五期间应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的区域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开展与相邻省份的交流合作,切实提升区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最后,提出科技支撑综合防灾减灾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区自主研发 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系统,成为目前全国首个覆盖全省(区)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平台,自主研发了监测预报基础数据库系统和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系统,地震预测预报效能稳步提升。结合各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科研基础及发展重点,围绕信息系统、新材料运用、安全应急关键技术等方面,本规划提出具体项目,为科研明确了具体方向。

    五、规划亮点

    本规划有两个亮点:一是全面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节中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区减灾准备认证工作,并设定了十三五时期70%城乡社区达到认证标准的目标。这是我区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创新亮点工程,目前,对所有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提出统一要求、制定统一标准的省份还比较少,广西走在了全国前列。社区减灾准备认证工作体现了创新驱动成果,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将大幅提高我区城乡社区的减灾工作水平,为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提升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一章中提出建设地理信息数据传输专用网络,建成基于一张图的减灾救灾地理信息系统,灾害突发1小时内提供专题应急基础地图,到达现场后1小时内提供实时视频数据、2小时内提供动态专题应急地图的要求,这是我区防灾减灾救灾领域首次对专题应急地图的提供时效进行明确,将大幅度提升我区应急救灾的综合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