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宣传  /  科普知识


海上遇险时的对策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5-04-22 10:00

【 字体:【 打印本页 】

   4月16日韩国一艘载有400余人的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沉没,截至目前,已有几十人遇难,另有200多人失踪。这一事故再次引起民众对海事安全的关注。

 怎样安全撤离

  如果乘船时遇险了,要在短时间内奔到通向甲板的最近出口,尽快跑到甲板上。如果不得不离船,一定要穿好救生衣。穿救生衣的正确方法是:两手穿进去,将其披在肩上,将胸部的带子扎紧,将腰部的带子绕一圈后再扎紧,将领子上的带子系在脖子上。

  跳水时尽量选择较低的位置,同时要避开水面上的漂浮物,从船的上风舷跳下。如果船左右倾斜,则应从船艏或船艉跳下。跳到水中应采取如下姿势:双脚并拢,双腿屈到胸前,两肘紧贴身旁,交叉放在救生衣上,使头颈露出水面。这样做对保持体温很重要。

 翻船后如何自救

  当遇到风浪袭击时,不要慌乱,要保持镇静,不要站起来或大家都跑到船的一侧,要在船舱内分散坐好,使船保持平衡。若水进入船内,要全力以赴将水排出去。

  如果发生翻船事故,要知道木制船一般是不会下沉的。人被抛入水中后,应该立即抓住船舷并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在离岸较远时,最好的办法是等待救援。

  玻璃钢制成的船翻了以后会下沉。但有时船翻后,因船舱中有大量空气,能使船漂浮在水面上,这时不要再将船正过来,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避免舱内空气跑掉,并设法抓住翻扣的船只,等待救助。

  海上遇到事故需弃船避难时,首先要对浮舟进行检查,清点好带到浮舟上去的备用品,将火柴、打火机、指南针、手表等装入塑料袋中,避免被海水打湿。根据一般原则,在最初24小时内应该避免喝水、吃饭,以培养自己节食的耐力。

  长期在海上随波漂流时,容易生水疽、皮炎和眼球炎症等。此时,不要将水疽弄破,最好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对于皮炎和眼球炎症,要避免阳光直射。坐在浮舟上时间过长,人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久坐后要活动活动手脚,使臂肘和肩膀的关节、腿部的肌肉得以放松。同时,应注意保暖,尽量不要被海水打湿身体。

 落水后该怎么做

 1、减少体温扩散

  一般来说,为保存体温和体力,弃船前,应多穿保暖防水的衣服,将头、颈、手、脚遮护好,袖口、裤管口、腰带等扎紧;落水后不应做不必要的游泳,并应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姿势,即3人一组,肩搭肩围成圈,每个人蜷缩双腿、双脚,双膝贴近腹部,以减少体温扩散,互助互惠,保存体力,浮于水面等待救助。

 2、自制救生衣

  在水中漂浮时,如果没有现成的浮袋或救生衣,应该利用穿在身上的衣服做浮袋或救生衣。可以使用的有大帽子、塑料包袱皮、雨衣、衬衣、化纤或棉麻的带筒袖的上衣等,甚至可以将高筒靴倒过来使用。

  但应注意不要将衣服全部脱掉,以保持体温。具体方法是:要在踩水的状态下,用皮带、领带或手帕将衣服的两个袖口或裤子的裤脚部分紧紧扎住,然后将衣服猛地一甩,使其充气。为了不让空气漏掉,用手抓住衣服下部,或者用腿夹住,然后将它连接在皮带上,使它朝上漂浮。如果用裤子做浮袋,将身子卧在浮袋上做蛙泳动作是比较省力的;如果穿着裙子,不要把它脱下来,要使裙子下摆漂到水面上,并尽力使其内侧充气。

 3、“旱鸭子”落水防下沉

  不会游泳的人落水后,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是极其重要的,也是能否生存的关键。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慢慢浮上水面。

  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以便呼吸空气。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重衣服,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一旦抓住漂浮物,应向岸边的人呼救,并自行有规律地划水,慢慢向岸边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