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减灾动态


天津:着力破解统筹难题 持续推动全市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

来源: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1-09-02 09:20

【 字体:【 打印本页 】

天津市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建设是一项多层次、宽领域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资金需求大、历史欠账多。工程实施3年来,该市减灾办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指示要求,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和推动措施,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着力破解责任落实、资金安排、立项审批等难题,九大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细化推动,破解责任落地难题。该市减灾办根据机构改革后职能变化情况,梳理了19个部门“三定方案”中37条相关职能,参考天津市政府相关文件40余份,并积极与应急管理部以及兄弟省市沟通衔接。对照市政府文件,逐字逐行梳理细化,将九大工程分解为41个重点项目和132个可考核、可量化的子项目,建立了日常推动、专项推动和总结评估3项推动机制。

多渠道筹措,破解资金短缺难题。截至2021年7月底,天津市地方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57.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81.3亿元,区级财政安排176.3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占九大工程总投入的92.36%。该市减灾办积极推动各项目牵头部门加强与中央对口部委业务衔接,主动申请中央项目落地天津,争取中央财政支持,3年来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1.3亿元。会同财政等部门,多次深入研究地方专项债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用于自然灾害防治的政策空间。同时,推动在自然灾害防治项目中实施PPP模式,在解放南路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中进行探索性实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展九大工程资金渠道。

大幅度简化程序,破解立项审批难题。出台《天津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然灾害防治紧急建设项目可直接进入初步设计申报阶段,减少可研报告、概算核定等环节,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效率。指导有关部门分出轻重缓急,将潜在风险大、群众关注高的紧急项目有序纳入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同时积极推动各专业部门将实施周期长、工作延续性强的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全市64个防治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实施,其中“潮白新河治理工程”(水务)、“地震观测GNSS升级改造”(地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气象)等5个项目均为“十四五”期间新立项项目。

截至7月底,全市132个子项目中,完工和进展顺利的项目占比96.2%,其余项目全部纳入“十四五”继续推动。建成285个台(点)组成的立体化地震监测平台,台网密度居全国前列;实施州河、北京排水河、泃河、还乡新河、蓟运河治理工程,提高城市圈防洪能力,避免“小水大淹”;累计修复岸线7.93公里,在提升海岸线减灾功能,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设置观景平台、亲水阶梯等观海、亲海空间,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特别是面对今年来势迅猛的雨情汛情,改造提升后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持续发挥作用,助力天津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底线,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