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减灾》杂志
卷首语/PRELUDE
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本刊编辑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729日至82日,北京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86日,北京市提出全面启动恢复重建,以“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总体思路,要求将重建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所谓“韧性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压力冲击,特别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极端天气、地震、洪涝、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增多,城市“负载”越来越重,加之面临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城市的“韧性”面临更高要求,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日渐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地通过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智能城市管理手段、用好金融工具、提升公众应急素养等举措,持续增强现代化新型城市韧性和安全水平。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先后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目标;上海建立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实现对城市运行风险的智能感知;四川成都、浙江丽水等5个城市入选首批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试点城市......全国韧性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成效显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韧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将更宜居、更智慧、更韧性,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将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中国减灾》总第465期,2024年3月15日出版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 16 打造韧性城市——城市风险治理和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田琳
  • 20 上海:建设韧性安全之城 杜衡
  • 24 广东深圳:始终牢牢握紧韧性城市建设的“方向盘” 肖桐
  • 28 四川成都:牢固韧性“底座” 让公园城市幸福“生长” 慕远
  • 32 国际韧性城市建设实践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