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汛期的来临,我国各地防汛相关部门和基层防汛人员又一次站在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线。今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15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7天,全国多地相关部门早早进入“备战”状态,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防汛救灾工作,是一场与自然之力的较量,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福祉,连着国计民生的稳定根基,需要我们以责任感和行动力,全力以赴、慎终如始。
提高政治站位,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思想根基。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每一次的雨情、水情都当作严峻考验,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防汛重任。
加强监测预警,是防汛救灾工作的“前哨”。精准的监测预警是防汛的关键环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水文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雨情、水情、汛情进行全方位、实时化监测,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让预警信号成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符”,为防灾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排查风险隐患,是防汛救灾工作的“防火墙”。防范胜于救灾,各地要在主汛期前,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易涝区等重点部位和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并建立台账,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整改、早消除。同时,加强风险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做到心中有数、万无一失。
预警和响应联动,是防汛救灾工作的“指挥棒”。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 信息第一时间“叫醒”“叫应”每一个防汛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一旦发布预 警信息,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迅速行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做到响应迅速、处置有力。
做好汛期准备,是防汛救灾工作的“压舱石”。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让每一位防汛人员 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强化防汛抢险物资预置,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训练提高救援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防汛救灾铁军。
防汛救灾这场大考,守护的是万家安宁,丈量的是为民初心。灾前我们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用心做好灾害风险防范;灾中要“竭尽全力、助民于危难”,用力确保救援救助科学高效;灾后要“解急难愁盼,谋未来发展”,用情谋划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各项防汛救灾工作,我们必能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答好汛期民生安全之卷。
- 08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夯实社会安全发展防线
- 10 从“演”到“练” 基层应急演练实效性提升的三重突破
- 14 我国乡镇应急资金保障运行现状及路径思考
- 16 振兴乡村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层防线——以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白莲镇长岭岗村傅家湾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 20 浙江台州黄岩:筑牢应急通信“生命线” 破解“孤岛”失联难题
